期待許久.由台北市產業發展局補助.七星生態保育基金會主辦的2016『與茶相約在貓空』系列活動又熱鬧展開。很幸運報名成功,於是在初秋微雨的早晨來到位於木柵貓空的台北市鐵觀音包種茶研發推廣中心,參與半天的貓空採茶知性之旅。
 
貓空產茶的歷史是二百多年前,來自中國茶鄉福建安溪的張姓移民攜帶茶種在貓空落地生根,目前貓空地區仍以張為最大姓。日據時代張迺妙、張迺乾二人從原鄉福建安溪引進茶苗,種植於樟湖山上,因土質、環境得天獨厚,木柵鐵觀音因而一舉成名。今天的主講老師也是張家子孫.他是木柵農會茶葉第三班的班長~張福欽先生.製茶經驗有30 幾年呢!老師先跟大家介紹採茶的工具~竹簍.別看小小的竹簍可是堅固耐用.早期採茶都是將竹簍繫於腰間方便移動.近來採茶因茶簍過於笨重,將茶簍置於地上拖拉而導致底部4個角落破損,砂石等雜質就容易在拖拉過程中混入茶葉中,影響品質。
 
老師簡單說明採茶裝備後,我們就戴上斗笠來到茶展中心的後山進行採茶體驗,大家都是第一次採茶,雖然謹記廣告台詞最好的茶葉是『一心二葉』,實際採摘時卻是問題多多,遇到各種形狀的嫩芽,好生困惑,不知該如何摘採。採摘茶葉的手勢也像日常處理空心菜的作法將葉子用指甲掐斷,老師提醒我們這樣會讓茶樹枝葉受傷,正確方式是用大拇指及食指夾住葉梗,利用兩指間彈力將葉片摘斷,一心二葉就摘好了;老師說也有茶農將刀片繫於食指上,以刀鋒切下茶梗,既省時又省力扭拉。茶葉的採收以嫩葉與嫩芽為主。依茶葉不同而有一心一葉、一心二葉、一心三葉的不同採摘選擇。茶葉葉面的完整與否攸關茶葉製造的品質,採茶過程中不能損傷茶葉,否則將降低茶葉品質。
 
採茶前晚下了雨,雖然田埂有些泥濘但氣溫十分涼爽舒適,老師說最好採茶時機是日正當中,茶葉上不要有露水,真是辛苦。老師也提到茶葉的農藥問題,噴灑農藥除了傷害自然環境,對茶農的身體損傷更大,因此鼓吹採自然農法,讓田野恢復生機,他還曾在田裡遇過穿山甲呢!我們在採茶過程中也看見碧綠的蝗蟲在茶樹上休息,十分可愛。但若是遇見貪吃的”布袋蟲”,葉子吃完不夠還要啃枝枒,茶農一定會將它移除。
 
茶葉採收告一段落,我們又回到茶展中心進行茶葉製作,過程為一、萎凋,二、發酵,三、殺菁,四、揉撚,五、 乾燥,六、 精製。由於時間短暫.我們只能體驗「室內萎凋」。只見老師脫下長靴光腳壓著笳藶雙手輕輕攪拌已靜置12小時萎凋軟化的茶菁,茶菁互相摩擦而破壞部分葉緣細胞,空氣能順利進入葉片內部細胞,讓發酵作用順利產生。這種以雙手攪拌茶菁的動作稱為「浪菁」。有些學員大動作揉捻茶葉好似炒菜一般.逗得大家哈哈大笑!接下來老師坐在小板凳.雙腳夾住白布包住茶葉用力揉捻。這個步驟的用意是原先枝葉獨立的茶葉經揉撚後,逐漸捲曲緊縮。加上揉撚的壓力導致葉片內汁液滲出,附著於茶葉上,使得沖泡茶葉時茶液能很快溶解於熱水中,成為一杯滋味香醇的茶湯。老師說:不同茶葉的揉撚程度有別,半球形包種茶餘揉撚時還增加團揉步驟,將茶葉以布巾包裹成球團狀,再加以手工或機器來回搓壓,將茶葉揉成半球形或圓形;團揉過程中須不時將布巾攤開,打散茶葉以散熱;重複次數越多,製作出的茶葉葉越結實。學員有人試著模仿老師揉捻動作,不到幾分鐘便覺得腰酸背痛呢!
 
茶葉從原料產地到產品都在台灣,這次的採茶知性之旅雖然僅有短短的2小時,除了認識各種不同的茶葉品種,最重要是我們體驗了採茶和手腳並用的浪菁及揉撚製程,真的親身經歷才能略微體會茶農的辛苦,以後喝茶更要萬分珍惜這得來不易的飲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與茶相約在~貓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