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總是充滿了一連串的小小驚喜,
這回沒有全盤既定的行程,
卻沾染意外的茶香...
〈銀河越嶺〉
應大學學妹佳雯幾天前的邀約,
6/21,週六這日特別起了大早,
一同在捷運新店站會合,
前往銀河洞,走銀河洞越嶺步道到貓空。
連日慣例的午後雷陣雨讓行程有些壓力,
搭了公車,在國史館一帶下車,
北宜公路仍舊有著一批接著一批的重型機車呼嘯而過,
然而引擎聲再大,
仍舊無法掩蓋住低海拔夏日慣有的蟬鳴。
銀河洞的瀑布在夏日裡,格外沁涼人心
扣除掉因為穿錯鞋子而導致的濕滑腳感,
步道沿途藏了許多驚艷之處,
銀河洞飛瀑的水聲與沁涼、
夏日蝴蝶的身影伴隨蟬鳴飛舞、
淺山滿滿的綠意當中不意地撞見幾塊田野。
轉瞬之間,
我們已經來到了貓空,穿梭在茶園之間。
不知不覺地就走到了貓空
〈與茶相約在貓空〉
用過午餐,大夥各自告別,
倒是與W決定留在貓空走走,
浸沐於午後燠熱難耐的溫度,
我們信步走到了茶推廣中心。
才一走進大門,
就遇到了七星生態保育基金會的夥伴親切的寒暄,
邀請我們若不趕時間,可以參加今天下午的活動【趣味茶飲DIY】,
品嘗貓空的在地茶品。
原來這是【與茶相約在貓空】系列活動之一,
是基金會承接台北市產發局所舉辦的。
W對於品茶本來就喜歡,
受到W的影響,
也開始喜歡上品味不同的茶韻,
慢慢地發現茶在我們日常生活中,
其實早已蘊含了豐厚的文化厚度。
於是我們就填上資料,現場報名了。
這日的講師是張欣柔老師,
她認真地準備了不少要與大家分享的內容。
茶葉蛋的原料
首先是最常見到的茶葉蛋,
一般而言,茶葉蛋是利用紅茶茶葉,
因為較易上色,
再加上桂枝、八角、花椒、鹽、醬油等配方,
長時間在香氣中滷製而成,
為了增添茶葉蛋的風味,老師還特別在滷汁中加了鐵觀音茶葉。
其實做法很簡單。
將挑選好的雞蛋先煮熟,然後在冷水下沖過,
再用湯匙輕輕地在蛋殼上敲出裂紋。
沖過冷水,利用熱漲冷縮原理,讓蛋殼與蛋白剝離;
敲出裂紋,讓滷汁能夠迅速地滲入蛋體。
她說:「跟人生一樣,沒有裂紋,就不完美了。」
可不是嗎?我們都常在錯誤中學習,以成就更好的自己。
將蛋放入滷汁之前,
老師提供了個小訣竅,
先將滷包泡入開水中煮過,加入適量的黑糖,
再放入蛋,湯汁要剛好蓋過所有的蛋,
然後用小火續煮二至三小時即可關火,
讓蛋繼續浸泡著,放上一陣子,就更能夠入味了!
有著淡淡清香的茶葉蛋,蛋殼上的裂紋、毛孔清晰可見
接著是鐵觀音鮮奶茶,
將適量的鐵觀音茶葉倒入鍋中,
以熱水煮上3分鐘,
空氣裡頓時充斥著鐵觀音略帶發酵味的香郁,
此時再加入適量的鮮奶,
攪拌煮上1分鐘,
就能夠得到一杯天然無添加、無負擔的鮮奶茶囉!
茶香自鐵觀音漸舒展的葉脈裡透出
這日下午,
欣柔老師還特別準備了鐵觀音跟包種茶兩支茶讓大家品嘗,
以冷泡而成的茶湯,
除了能減少茶葉裡的刺激性成分外,
也別有一番風味。
在這段品茗時間中,
欣柔老師也準備了爺爺特製的桂花釀、蜂蜜、山粉圓與話梅等材料,
讓大家一邊品茶、一邊依各人喜好調製自己喜歡的茶飲。
我們首先品嘗的是包種茶,
包種茶以文山山系最為盛產,
茶葉外觀條索狀,色蒼翠,
很是適合在夏天裡冷泡,
待茶葉於水中逐漸舒展,滲出茶香與茶味,
再佐上一匙微甜的桂花釀,
教春夏的清新點綴八月裡的桂花香。
搭上適當的容器,桂花釀冷泡包種茶讓暑意全消
而接著我們品嘗了鐵觀音(註1),
是介於綠茶與紅茶間的半發酵茶,
所以清香喉韻兼具,
深色的茶湯入喉,頓時生津,芳香四起。
要是佐上以常溫開水稀釋的蜂蜜,
蜂蜜的香甜又更能襯托出茶湯本身的韻味,
再加上幾顆冰塊,教人久久不能忘懷啊!
蜜鐵觀音
今天偶然參加【與茶相約在貓空】的系列活動,
真的有滿滿的收穫。
對於台灣本身所產的茶與其產業淵源、文化,
好像又在這短短的兩小時,
隨著舌尖的茶香,多了一些。
生活中有著太多看似細微不起眼的小事,
背後也積累了時間推移、人世更迭下的內容,
茶正是一例。
原來不同品種的茶樹、不同的製茶方法、
不同的環境、不同的水溫,
產出的都是千百種變化;
而腦海裡浮現陸羽的《茶經》:「茶者,南方之嘉木也...」
註1:
鐵觀音原本是以茶樹種而命名,但現在也泛指特定的製茶法。
(來源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93%81%E8%A7%82%E9%9F%B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