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朋友的推薦下得知,『財團法人台北市七星生態保育基金會』與『臺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將在『臺北市鐵觀音包種茶研發推廣中心』舉辦一系列「與茶相約在貓空—品茶玩味的感官教室」的免費活動。
103年6月14日我們來到位於貓空地區臺北市重要的茶葉推廣及多功能的展示中心-『臺北市鐵觀音包種茶研發推廣中心』。
參加由烘培達人杜麗娟老師所帶領的茶點教學課程,這次課程吸引我的地方除了老師親切的笑容外,更在於老師清楚明瞭的講解茶點的基本準備材料,讓我能快速的掌握茶點製作的原則,老師詳盡的說明與示範後,然後就進入實地操作的部分。
以下是所有製作過程的紀錄:
【日式茶香小饅頭】
材料: 1.細砂糖 130g 2.水70g 3.低筋麵粉 190g 4.糯米粉 10g(亦可用低筋麵粉10g) 5.泡打粉 4g 6.紅豆沙 7.茶末
做法:
1.細砂糖130g+水70g攪拌,煮滾
2.低筋麵粉、糯米粉過篩加入泡打粉
3.將做法1冷卻微溫後倒入做法2(由中間往旁邊攪拌亦可用攪拌器,最後用攪拌板拌勻)冷卻收水
4.用少許低筋麵粉當手粉,將做法3捏成約一個大拇哥關節的長度,壓平成圓狀,包入等量紅豆沙,收口成圓形狀
5.少許茶末放於小饅頭上,置麵包紙上,放入蒸籠
6.將水煮開,置上做法5於蒸籠,冒煙開始算10分鐘即可
【茶香米蛋糕】
材料: 1.雞蛋 5顆 2.細砂糖 72g 3.鹽 1/4茶匙 4.沙拉油 30g 5.牛奶(茶湯) 34g 6.蓬萊米粉 85g 7.泡打粉 1g
做法:
1.將蛋白與蛋黃分開備用,蛋白不可沾到蛋黃
2.將蛋黃、鹽、牛奶茶湯、沙拉油,攪拌均勻
3.再加入過篩的蓬萊米粉、泡打粉(打蛋器垂直從中間攪拌)輕輕的拌勻 (有濃稠狀即可)
4.將蛋白(置無油無水的鍋內)加入少許塔塔粉(或1小匙白醋或檸檬汁可保持雞蛋鮮度)打至全起泡泡,再把細砂糖72g分3次加入,用螺旋狀的攪拌器攪至挺立的狀態 (手握著攪拌器,有力道的碰到鍋盆壁再往下打,拿起來時有往前延伸再下垂即可)
5.分2-3次將蛋白糊加入蛋黃糊中,刮刀輕輕的拌勻(12點鐘向下劃,再順時鐘刮回),最後一次同時加入茶末
6.入模後,輕敲一下,少許核桃放於上,160度預熱,300度烤20分鐘左右(最後需要轉換烤盤方向)
動手做時,我們這一組大夥都非常的投入每個步驟,參予體驗,覺得好玩又有趣,每個人臉上都充滿著感動與幸福,謝謝主辦單位的用心,工作人員的辛勞,讓我們有得吃有得玩而且還免費。
更將茶葉帶入我們的生活中,讓我們整個下午,充滿幸福飄香,在溫馨又愉快的氣氛中度過,讓我們能擁有這永難忘懷的深刻回憶-
這一趟的茶鄉巡禮,除了深入了解在地的茶產業,感知不同的茶鄉文化,更讓鐵觀音和包種茶融入我們的生活和飲食中,活動內容非常活潑、有趣。
老師親切詳盡的教學,讓我們不僅看見白米飯是台灣人的主食,透過加工後更能做出米粉、米苔目、麻糬等不同的美食。
更讓我們有實作體驗香甜的茶香米蛋糕! 做出少糖少油的健康米蛋糕,讓愛吃蛋糕的我又多了一種健康的新選擇。也學會如何將平常的饅頭來與茶葉結合,最後還能品嘗到熱騰騰、香噴噴別有一番風味的日式茶香小饅頭和茶香米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