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200802 採茶體驗及評茶教學 心得分享

文/鄭武昆

 

8月2日一早起來,看看時間許可,決定騎自行車到政大,步行上樟山寺,再前往茶展中心上七星生態保育中心辦理的「採茶體驗及評茶教學」活動。結果來到樟山寺時,全身濕透,而且天氣炎熱,如再健行到會場,可能會累垮。乃臨時改搭綜15經貓空抵茶展中心。

9:05完成報到,便依指示到簡報室看「坪頂古圳」及「柑農」等多媒體。9:30教學活動及時展開,首先說明活動概要,接著介紹主講員寒舍主人-茶葉達人張先生,稍作寒暄後,就由張講座帶領大家前往茶展中心的茶園採茶,並由他示範教學;沿途經過水土保持區、氣象觀測坪,終於到達示範茶園。張先生用心的解說採茶技巧(如圖1),一心二葉意涵,採過的茶葉會從側枝的芽苞再長新芽,手採茶葉與機器採的不同、壓條法種植與最新的栽種技術等等。期間張先生也耐心回答學員提問,包括茶園裏有無蛇類出沒、黃蜂的攻擊事件、變形茶葉、椿象的侵害及小綠葉蟬對茶葉的加值效果;他同時提及大自然環境保育,萬物皆有生存權的觀念,約經40分鐘採茶體驗(如圖2、3),大家便帶著所採茶葉回到簡報室,同時歸還所借的斗笠。接著進行茶的教學,製法不同分(發酵茶、半發酵茶與全發酵茶)、(條

 

 

 

狀茶葉與球狀茶葉)及包種、烏龍、鐵觀音等的區別,並配合現場展示及解說,然後是泡茶教學,其標準為取3公克茶葉,用滾開熱水沖泡6分鐘,然後觀察顏色、聞香味(圖4、5),以確認自己喜好,且由學員親自品茗。最後告知本次製茶建議大家做白茶,最簡便易行,其程序為將新採茶葉帶回家後,置於攤開的報紙上乾燥約1-2日,利用試折葉幹是否容易折斷來判斷是否已乾燥充足(出水約60%),如仍未乾燥,則可使用電鍋的座鍋(不能放水),利用餘溫加熱以協助出水,完成後即為白茶,至於紅茶則需繁雜程序。其後發放今日所採茶葉給學員,並退回所繳費用,結束一日體驗課程。

 

我於課程結束後選擇健康路線,繼續完成今早未能完成的計畫;從茶展中心步行到貓空,然後行走樟樹步道到樟山寺回到政大,再騎車回永和。於路經貓空時,看到許多外籍勞工,聚集圍坐空地,愉快的野餐聊天。我們國家經濟較進步,才能聘用外籍勞工協助許多事務。而當今國際上肺炎疫情仍然嚴重,許多群聚活動都被禁止了,出入境也嚴格控管,但只要住在台灣都能正常生活。不論國籍、人種、年齡都一律平等,行動自由,真是幸福啊!而在途經樟樹步道時,發現一株蓮霧,未能良好管理,樹上紅菓串串連連,但混凝土地上卻散落許多蓮霧,殊覺可惜。可用之物,未能好好利用,成了廢棄物又汙染環境,實在不宜;台灣資源有限,雖有良好條件,也當珍惜得來不易的福氣,善加利用,大家都要惜福感恩。

 

20200802_200811_18.jpg

20200802_200811_9.jpg

20200802_200811_28.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與茶相約在~貓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